“嗐嗐嗐、你茶少放点,这投茶量不够的啦!”
这这这不仅是新手小白的疑惑,甚至常年泡茶的人都拿不准,在多与少之间徘徊。
其实呐,我刚学茶那会对投茶量也很懵懂,经过系统的学习和这些年的自我摸索中,我总结出了一套屡试不爽的投茶定律,包好用的!并且一眼就懂,不废脑易上手,甚至都不用茶水比和电子称!
哇哇哇,看家本领都交出来咯,还不快来学…
投茶量当然不是随缘,不然就没有你泡茶好喝我泡茶难喝之分了,那投茶量究竟跟谁沾亲带故呢?
答案无非只有两个——干茶的形态、以及冲泡容器有关。
最要紧的是对茶叶的表现形态进行多方位侦察,确定了“敌情”如何?冲泡容器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。
好了,马不停蹄的进入正题吧。
一、茶叶的形态
先观察茶叶是采摘芽茶,还是叶茶制作的。
再看它的形态,是条索形、还是密实形、蓬松形、颗粒形、紧压形?
确定了以上,最后要记得看一眼干茶的匀整程度,是齐头并进、参差不齐还是碎成了渣!
敲黑板敲黑板,押对了你就能满分通关!
1.密实形的芽茶类,投茶量是容器的四分之一
2.蓬松形的叶茶类,投茶量是容器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(看蓬松程度)
3.颗粒形的叶茶类,投茶量是容器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(看紧结程度)
4.紧压茶根据原有的采摘(芽/叶)的标准,根据以上减少三分之的投茶量
5.茶叶碎末较多,根据以上叶茶类减少四分之一投茶量、芽茶类减少三分之一
二、冲泡的容器
上文已经明了了,我们只需将容器平等的分为三份、四份、五份,就算蒙眼拿了件充满变数的冲泡器,只要掌握了以上投茶秘诀,恭喜,你已经可以游刃有余的成功通关啦!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可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